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章(1 / 2)





  苏氏顺着程母的话把程举人夸了一番, 赞他才学高,赞他品性好,赞他孝顺, 说着说着, 苏氏就再次看向了秦太夫人, “母亲,我们氿姐儿也是个孝顺的。”苏氏提醒秦太夫人该去把秦氿叫来了。

  秦太夫人就吩咐了一句道:“宁嬷嬷,你去把三姑娘请来。”她想着是得让秦氿过来看一看, 再作计较。

  程举人眼睛一亮,脑子里不禁想象起这侯府的千金也不知道是何模样。不过,听说侯府的姑娘身边都至少有七八个丫鬟……

  程举人的目光忍不住就看向了刚才上茶的那青衣丫鬟, 心口一热:只瞧这秦太夫人屋子里服侍的丫鬟就是这般娇俏的相貌,想来秦三姑娘的丫鬟也差不到哪里去!

  等秦三姑娘嫁到自家,要是贤惠, 就该择几个陪嫁丫鬟给他做通房才是。

  宁嬷嬷领命后,从屋子里退了出去。

  宁嬷嬷径直去了秦氿的菀香苑,只说:“三姑娘, 太夫人让您过去荣和堂。”

  秦氿闲着无事, 正在翻着一本闲书, 闻言,心里有些疑惑, 现在才未时, 距离黄昏请安还有两个时辰呢, 但也没说什么, 起了身。

  杜若以最快的速度给秦氿备好了斗篷与手炉, 主仆俩就跟着宁嬷嬷上路了。

  腊月的寒风委实刺骨, 秦氿把整个人都缩在了大大镶貂毛的斗篷里, 手里的手炉暖烘烘的。

  “宁嬷嬷,”杜若笑眯眯地去找宁嬷嬷套近乎,以袖子为遮挡,给她塞了一个银锞子,“太夫人不是每天这个时辰都要睡午觉的吗?”

  宁嬷嬷看也没看那银锞子,只垫了垫分量,就觉得十分满意。

  反正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就算她现在不说,待会儿三姑娘过去了荣和堂自然也会明白了。

  宁嬷嬷半点也没挣扎,直说了:“是太夫人与夫人给三姑娘挑了户人家,今天把人约到府上来了,让三姑娘过去看看。”

  宁嬷嬷也没压低声音,秦氿自然也听到了,无语地挑眉。

  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上次秦太夫人说的那个程姓举子。

  她都已经明言拒绝了,她们还玩这一出?

  宁嬷嬷全然没注意到秦氿的异状,还在笑吟吟地说着:“奴婢恭喜三姑娘了,程举人真是仪表堂堂,又才学出众,那真是百里……不,千里挑一啊!”

  宁嬷嬷说了这一通好话,不仅仅是因为收了杜若的银子,也是想让秦氿领太夫人的好意。

  谁想——

  秦氿停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宁嬷嬷,“宁嬷嬷,我脚痛,就不去了。”

  她也不等宁嬷嬷反应过来,就转过了身,身上的梅红色斗篷随着她的转身划出一个优美的弧度,斗篷的一角翻飞如蝶。

  宁嬷嬷的眼睛瞪得老大。三姑娘这好端端地在走路,步子稳得不得了,哪里脚痛了!!

  宁嬷嬷急了,连忙想追,却被杜若挡住了去路。

  宁嬷嬷约莫能猜到秦氿怕是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只能对着秦氿的背影好声好气地劝道:“三姑娘,太夫人是为您好。”

  “三姑娘,太夫人正在等姑娘呢!”

  “三姑娘……”

  宁嬷嬷越喊越大声,可是秦氿渐行渐远,别说回头,连脚下的步伐都不曾犹豫放缓一下。

  寒风呼啸,刮得宁嬷嬷面皮声疼。

  宁嬷嬷在秦太夫人身边服侍了十几年了,这府里的姑娘们哪个对太夫人不是敬着、顺着、讨好着,谁敢这么踩太夫人的脸啊!

  宁嬷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氿的身影消失在前方的拐角处。

  杜若也就甩甩帕子离开了,宁嬷嬷看着杜若的背影,恨恨地跺了两下脚,只觉得这袖袋里藏的那个银锞子比秤砣还沉,心里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她就闭紧嘴,什么也不说了。

  千金难免早知道,事已至此,宁嬷嬷也只能灰溜溜地回了荣和堂复命,委婉地说:“太夫人,三姑娘身子不适……”

  程母眉头微蹙,觉得这秦三姑娘未免也太娇弱了一点。

  以后等她过门后,自己可得好好调/教调/教才行,为人妇者,哪里能动不动就身子不适的!

  看宁嬷嬷独自回来,秦太夫人就猜到了什么,心里无奈。

  哎,她就知道,氿姐儿这丫头脾气冲,说一不二,瞧,她这是不乐意了吧。

  苏氏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眼神幽深如潭,暗道:秦氿这贱丫头,果然是个没规没矩的!

  苏氏心中暗自嘲讽:只可惜啊,秦氿来看不看根本不重要。她无父无母,由祖母决定她的亲事,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传出去,任谁也挑不出错处,就是卫皇后反对也没用!

  只要自己能哄得太夫人应下了,这门亲事就能定下。

  苏氏微微一笑,温声对秦太夫人道:“母亲,小姑娘家家的,脸皮薄,让她来看什么呢!”

  “您觉得好就是了。”

  “您看程举人一表人才的,我看着是哪哪儿都好。”

  苏氏滔滔不绝地说着。

  程母却是皱起了眉头,听出了苏氏的言下之意,莫非侯府觉得这门亲事还需要斟酌不成?!

  这位秦三姑娘没有出现,不是因为身子不适,而是在端架子,亦或是,她对这门婚事还心存不满?!

  程母扯出一个傲慢的冷笑,冷哼道:“看来侯府看不上我们,我们就走好了。”

  哼!像秦家三姑娘这种外头长大的野丫头,有儿子这种举人肯娶她那已经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了!

  这野丫头如今这般没规没矩的,秦家想嫁,非得多贴补些嫁妆才行!

  程母霍地站起身来,作势要走。

  程举人也紧跟着站了起来,下巴昂得高高的,一脸的高傲之色。

  他冷笑一声,道:“女子自当端淑婉顺,贵府姑娘如此骄矜,看不上我们程家,我们可高攀不起!”他随意地拱了拱手,“告辞!”

  最后两个字说得铿锵有力,一副清高傲慢的样子。

  秦太夫人看着程家母子,几乎是目瞪口呆,惊了。

  她原本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是因为苏氏说这程家身家清白,程举人是个少年俊才,前途光明。以秦氿的情况,低嫁日后才能过得顺心些。

  说穿了,并不是程家有多好,不过是侯府愿意高看程家一眼罢了,程举人也就是一个落魄举子,侯府想嫁个姑娘,还要瞧他们的脸色?!

  这婚事还没谈成,程家就是这副态度,若是侯府真把姑娘嫁过去,这程家母子岂不是要飘上天了!!

  秦太夫人的脸也板下来了,淡淡道:“既然如此,这门亲事,我们侯府也不勉强了。”

  她抬手做了个手势,吩咐道,“宁嬷嬷,替我送客。”

  苏氏也惊了,完全没想到这才几句话的功夫,这对母子俩就把场面弄到了这么难看的地步。

  真真给自己拖后腿!苏氏在心里暗骂,可是明面上只能赔着笑,赶紧先劝秦太夫人:“母亲,您别说气话!咱们有话好好说,不过是有些误会罢了。”

  紧接着,她又劝程母道:“程家太太留步。我那侄女怎么会看不上令郎呢,她小姑娘家家脸皮薄,所以才不好意思来。”

  苏氏挤出笑容,两头说好话,怎么也要把这门亲事给说成了。

  程母本来就是作作样子,便留了步,没再说走,可也没坐下,挺直腰板站在那里,一副要看侯府诚意的样子。

  程举人见程母没走,便也没动,但眉宇间却是难掩不屑。

  苏氏继续道:“程家太太,这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那侄女的亲事自是由我婆母做主。”

  说着,她再次看向了秦太夫人,“母亲,您说是不是?”

  苏氏一脸期待地盯着秦太夫人,想让她松口同意这门婚事,最好是今天就交换了庚贴。那么就是秦氿知道了,也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了!

  秦太夫人慢慢地捻动着手里的佛珠串,没有应声。

  见状,苏氏急了,心里把程家母子骂了个狗血喷头。

  她定定神,继续劝秦太夫人道:“母亲,这可是关系到氿姐儿的终身大事,这人要‘往后’看……”

  当着程家母子的面,苏氏说得委婉,试图提醒秦太夫人,以秦氿的情况,若是错过了程举人,以后怕是找不到更好的了。

  类似的这番话,这些日子来,苏氏时时在太夫人跟前念叨。

  如今,在她的蓄意提醒下,秦太夫人就又犹豫了。

  她心道:儿媳说得是,这姑娘家不比男子,男子拖上几年也无妨,可以先谋个前程再成家。这姑娘家的芳华可耗不起啊,拖着拖着,弄不好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秦氿眼看着就要及笄,京中像她这般大的姑娘,早就都该定下人家了。

  说到底,今天的事是氿姐儿不对在先,若是氿姐儿来了荣和堂,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可就算如此,这程家母子说得话还是令人不太痛快……

  程母看得出秦太夫人的犹豫,下巴昂得更高了。

  在她看来,秦太夫人的犹豫那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错过了自己的儿子,他们秦家到哪里去找个比自家儿子更出色的女婿?!

  苏氏还在耐着性子继续劝着秦太夫人,心里觉得只要自家再加把劲,这门婚事肯定能成。

  试想,这秦氿没规矩,没教养,长房又无父无母,她可就是丧妇长女,就算有皇后娘娘护着又怎么样?!京里哪个好些的人家愿意娶一个无教戒的姑娘!

  秦太夫人手里的佛珠捻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心里有些为难。

  程举人见秦太夫人迟迟不应,觉得自己仿佛又被人打了一巴掌似的,又羞又恼,冷声对着程母道:“母亲,我们何必在此受人如此羞辱!”

  以他的才学,下科必能高中,不说状元,前三甲那是不在话下,届时多的是勋贵大臣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何必屈就娶一个大字不识、粗俗无礼的野丫头!

  他话音刚落,门帘被人从外面打起,一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进来了,径自对着秦太夫人禀道:“太夫人,圣旨到了!”

  秦太夫人和苏氏皆是一惊,婆媳俩下意识地面面相觑。

  除了之前皇帝给二皇子与秦昕赐婚的那道圣旨外,忠义侯府已经有好些年没收过圣旨了。

  小丫鬟喘了口气,继续道:“周公公说,圣旨是给三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