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四章 被救(2 / 2)

南造云子听完了中校的汇报,她知道有人通风报信了。

如果没有人通风报信,老蒋肯定是十死无生。

是谁通风报信呢?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十个人。中央军校执行任务的四人都死了。校场口执行任务的是五人,死了三个,就剩下两个。

难道通风报信者就是这两个人?如果是他们的话,那么会有校场口的激战吗?要知道那可是死伤了几十人。

老蒋不会明知校场口有埋伏,还大方得去以身试险吧?

如果是他们两人,那么就不会走校场口这条路了,老蒋完全可以躲在中央军校不出来。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南造云子召来了那个与洪波活下来的人。

“你是在什么时候将任务告诉他的?”南造云子问。

“在我们五个人集合的前十分钟。”那人回答。

“你告诉了他后,他有单独行动过吗?”南造再问。

那人肯定道:“他一秒都没离开过我的视线。连上厕所都一起。”

南造放了心,与她估计的差不多,这两人没问题。

刚好这时,特务处内传来情报,戴笠在得到消息前,曾经接过一个专线电话,因为是保密电话,所以电话内容不详。而戴笠是在接到了电话后,带着人去了官邸,发现老蒋不在,又去了中央军校。

专线保密电话?南造云子知道,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够拨打配置专线保密电话。说明这人身份不低。

而且身份不低又是南造云子特务网的人,只是那几个。

南造云子马上下达了命令,对两个怀疑最大的人进行跟踪。因为她的人员有限,不能做到所有的怀疑对象都跟踪。

就在南造云子命人寻找内贼时,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与藏驾车直冲军用的中国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保安士兵击毙,这一事件被称为“虹桥机场事件“。

以此为借口,8月11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上海市长提出如下要求--中国方面的事件责任者谢罪,并处刑;限制停战协定(地区内)内保安队员人数、装备、驻军地点;撤除该地区内所有防御工事;设立监视以上实行的日支兵团委员会、力行取缔排日抗日。

如此苛刻要求几乎等同于宣战布告,国民政府方面当然无法接受,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决定:不可能接受如此条件,准备战斗。

8月13日傍晚5时,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严密警戒。

8月13日夜,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派兵,不和南京政府谈和平,要严厉惩罚南京政府。

随后,日军派遣军舰16艘,陆战队在淞沪登陆。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

15日,日本正式组织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军队经长期激战,消耗很大。同时在军事装备上又不占优势,日本又有海空军的协同作战,中国军队虽经英勇奋战,但处境渐渐不利。

对前线战况十分担心的蒋介石几次准备去上海前线视察和指挥作战,却因为宁沪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都受到了日军飞机的严密封锁,狂轰滥炸,极不安全,一直未能成行。

8月25日,国民政府最高军事会议上,老蒋又提了这个事。

这时,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说道:“委座,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明天将要去上海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椒茂。”

一个上将说:“这是个机会,可以搭他的车去上海。”

“英国是一个中立国,汽车上有英国国旗,可以免遭日军飞机的轰炸。”白崇禧说道。

老蒋一想,这个办法不错,便说:“会后联系一下英国大使。”

就在会后半个小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一个公用电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