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段四五 黑子(2 / 2)


“先生所言即是。”

皦生光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我们先逐步蚕食南直隶周围城池,如果朝廷调西大营南下,便采用敌进我退不断消耗的方略……朝廷的南方官军被王爷牵制,北方还有建虏威胁,一旦建虏入关,京师必定要集中全部可以机动的兵力方能拒敌,西大营必被调回。那时,王爷在黄河以南将如入无人之境。”

“哈哈……”朱常洵的心情好极了。这时他才叫太监把急报拿过来,饶有兴致地翻开来看,看着看着,他又是一阵大笑,“皦先生,这份急报到我们手中之时,扬州必定已在罗玉璋之手。”

朱常洵将手里的东西递给皦生光,皦生光看罢点头道:“王爷所言甚是……守备已全军覆没,扬州如一座空城了。”

朱常洵笑道:“用运粮的牛车冲营?闻所未闻也,这个参将张琯还真是个人才。”

皦生光道:“此法是唐人注《孙子》时例举的战例,可并不是这么用的……如此看来,张琯不过是个迂腐的书生而已,吃败仗情理之中。”

……

扬州兵祸的急报也很快传到了京师;不久之后,到达京师的还有福王的檄文、以及有关建虏的预警。

扬州叛乱,福王造反,建虏入侵……很显然,大明政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朝廷充满了阴霾和悲观。

当太后张嫣看到福王那篇檄文,直接气晕了过去。檄文上把她描述得非常不堪,说她不守妇道,和姐夫通?奸,淫?乱宫廷,实在是下流之极。

同时朝廷里的大臣也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蛮夷铁骑或者叛军打进了京师,他们该是什么样的下场?有的胆战心惊、有的寻思着找关系和福王攀上交情,总之京师是人心浮动情况十分不妙。

一些大臣在恐慌中纷纷上书,要求改变新政、作出妥协,以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礼部尚书就上了奏章,说按地价比例税收太偏激:江南一带地价很高,收成还抵不上税赋,根本就是断了地主们的活路;最好的办法是稍微妥协,将税赋制度改为按收成比例税收,给地主们一条出路,以免他们狗急跳墙。

……

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宫廷,太后张嫣似乎已经麻木了,她从羞辱、忧虑、惊慌中走过来,人已经瘦了一圈。她整天都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光的白色,是由七色混合而成;而她的白色,是由绝望和仇恨而成。为什么藩王争夺天下要用她的名声来做牺牲品?

一个善良的女子,她的心已经蜕变得面目全非。檄文让她更加明白,她对张问的爱慕之情并不美好,反而十分丑陋,这是美好的梦想被撕裂的绝望;她还保持着清白,却被人诬陷冤枉煽动人心,她有口难辩,于是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人有时候并不是想象得那么脆弱,尽管张嫣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挺过来了,而且渐渐地冷静下来。

张嫣在西暖阁召见了张问,因为她明白:很多人都可能在福王的压力下,把她当作牺牲品和筹码,只有张问和她完全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张问,有可能撑住摇摇欲坠的大厦。

在西暖阁,她询问张问关于大臣们上书要求改变新政缓和矛盾的事儿,不料张问直接就否决了。

如此光景下,张问看起来依然很有激?情,一点沮丧之色都没有,他神情坚定地说道:“新政既然已经颁布、且昭告天下,就不能更改!按地价税收,并不是不给人活路,因为这项政策会使地价下跌;地价一跌,税赋高于收成的情况就会迎刃而解、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土地兼并,让大明帝国焕然一新!”

张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张问,仿佛不认识他一样……这个男人,到现在还想着他的新政和梦想,好像四方兵祸蔓延、京师危在旦夕,只是一个梦。

张嫣很想提醒一下他:咱们快完了。

但最终她没有说出来,她突然觉得,有张问在,心里就很踏实……这个男人自负、脆弱、富有攻击性、责任感,无论是他的缺点、还是他的优点,张嫣都觉得充斥着男人的气息,这种气息让她觉得安心。

于是张嫣对他充满了溺爱。就算是张嫣这样不太懂得政治的人,都想到了张问的错误;而他却仍在固执、执着……张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张嫣轻叹了一声,喃喃说道:“你错也好、对也罢,我都支持你。”

张问仰起头,红着眼睛说道:“我没有错!上天让我们手握重柄、站在高处,就是要让我们在天塌下来的时候首当其冲!让我们带领族人,就是要承担起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