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章(1 / 2)





  肃王妃得了端王妃的请托, 知道端王妃对这桩婚事的郑重,也做得礼数周全,并事先给秦家送了拜帖。

  然而, 一早刚到了忠义侯府外, 肃王府的朱轮车就被前方的车马挡住了前路, 车外隐约传来了喧嚣的争执声。

  一个老嬷嬷下车去查看情况,就见忠义侯府的大门外,一个头发花白的青衣老妇带着一个长着媒婆痣的妇人正与侯府的门房争吵着。

  “大胆刁奴, 凭什么不让我进门?!”程母义正言辞地对着门房斥道,“犬子与贵府四姑娘的婚事那可是皇上赐的婚,今天我带媒人就是来拿四姑娘的庚帖的。”

  那媒婆捏着帕子、扭着腰肢也在一旁尖着嗓子帮腔:“哎呦喂, 我给人做了几十年的媒,牵成的线没一千那也有数百了,我这还是第一回见, 两家都说定婚事了,还把亲家拒之门外的!这是什么规矩,什么道理!!”

  这里的动静大, 难免也引来不少围观的人对着侯府的方向指指点点。

  程母巴不得看的人多点, 拔高嗓门喊道:“我要见你们侯夫人!”

  “你个刁奴狗眼看人低, 明明是你们侯夫人主动找我们程家提的亲事,想把侯府的嫡女说给我儿子的……”

  “我儿子可是举人, 上一科的亚元……”

  “……”

  老嬷嬷在边上看了一会儿, 就返回了朱轮车, 肃王妃疑惑地问道:“怎么回来了?”

  老嬷嬷露出古怪的神情, 禀道:“王妃, 现在有一个老妇带了媒人来向侯府的四姑娘提亲, 门房不让她进, 现在正闹着呢。”

  肃王妃奇怪地挑了挑眉。

  “那个老妇故意扯着嗓门喊给旁人听呢。”老嬷嬷把方才听到的那番话对着肃王妃学了一嘴,好像是说笑话一样。

  肃王妃的脸色越来越古怪,她抬手挑开了车厢一侧的窗帘,往侯府大门的方向望去,就听前方一个尖利的女音:“这可是御赐的婚事,你们秦家难道要悔婚吗?!”

  “你们要是不给我一个交代,我现在就去京兆府击鼓……”

  程母的声音越来越尖锐,也引来了更多看热闹的路人。

  几个门房都又慌又急,额头冷汗不止。

  他们都知道今天端王府请了肃王妃为媒人上门提亲,这是大事。

  其中一个门房婆子正想着是不是去通禀太夫人或者侯夫人时,眼角的余光正好瞟到了不远处的一辆朱轮车。

  “这是不是……肃王府的马车?”另一个门房也看到了朱轮车,结结巴巴地说道。

  生怕怠慢了肃王妃,那门房婆子就急匆匆地去了荣和堂。

  秦太夫人已早早做好了准备,穿着打扮都十分隆重。

  “这时辰也差不多了……”秦太夫人看了看壶漏,话音还未落,门房婆子就地满头大汗地随一个小丫鬟进了东次间。

  “太夫人,肃王妃的马车已经到了。”门房婆子顿了一下后,为难地又禀道,“还有,那位程家太太也带了媒人来,说是要来拿四姑娘的庚帖。”

  秦太夫人:“……”

  秦太夫人的神情变得有些微妙。

  皇帝赐婚那天的事,她后来回过神来细细地一想,就全想明白了。

  苏氏哪里是真心要给氿姐儿找亲事,她就是寻了个看着光鲜、内里腌臜的泼皮,哄着自己把氿姐儿嫁出去,给她弄一门外甜内苦的亲事。

  所以,苏氏那天一听到皇帝要给程士昂和笙姐儿赐婚,才会急了。

  秦太夫人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长叹了口气。

  也就自己是真傻,苏氏说什么就信什么,还真当她是真心给氿姐儿张罗亲事。

  崔嬷嬷看着秦太夫人的脸色,上前了半步,适时地说道:“太夫人,程家太太前两日也来过,当时被夫人派人用棒子打走了。奴婢琢磨着,她许是打听了今天端王府要来提亲,所以,才故意带媒婆闹了这一场。”

  “程家人还在外面宣扬,说我们侯府要嫁个嫡女给他们。”

  “再这么由着程家太太闹下去,这端王府的脸上也不好看。”

  秦太夫人慢慢地捻动着手里的佛珠串,面沉如水。

  差一点,只差一点,她就轻信了苏氏的话,把氿姐儿推进程家火坑,幸亏皇帝的赐婚圣旨来得及时。

  氿姐儿得了这门御赐的好亲事是好事,要是程家再闹下去,传到端王府的耳中,端王夫妇怕是会觉得秦家不知所谓,没规没矩,进而看低了氿姐儿。

  氿姐儿被刁奴调换,自小在外头受了那么多苦,又差点被苏氏算计了婚事,已经很可怜了,若是还没进门,就先让婆家对她不喜,以后她过了门,这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秦太夫人手里的佛珠串停了下来,一向温和的眼眸中多了一抹坚毅,道:“程举人是夫人的姑爷,让夫人自己去处理,把程家太太迎进来,带到夫人的院子去。找人看着夫人的院子,只许进不许出,别把人丢到肃王妃那里去。”

  “今天是三姑娘的大日子,别怠慢了贵客,还不赶紧去把肃王妃迎进来!”

  秦太夫人一声吩咐,下人们就匆匆办差去了。

  于是,程母和媒婆先被几个丫鬟婆子领去了苏氏那里,然后崔嬷嬷又亲自带人郑重地迎了肃王妃的朱轮车进府。

  肃王妃本来觉得秦家没规没矩的,以为程母怕是要堵在门口闹上半天,甚至还做好了今天铩羽而归的心理准备,没想到秦家这么快就雷厉风行地把事情给解决了。

  这么看着,秦家倒好像也还行。肃王妃心道。

  秦太夫人亲自招待了肃王妃,礼数周到。

  肃王妃说了一番场面话后,便按古礼,正式代表端王府向秦氿提亲。

  秦太夫人笑吟吟的接了顾泽之的庚帖,并递上了早已准备好的秦氿的庚帖。

  双方都是很满意,尤其是秦太夫人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面泛红光,早就把之前因为程母产生的那点不快挥之脑后。

  秦太夫人还亲自送了肃王妃到仪门。

  回来后,秦太夫人笑意一收,才问起了崔嬷嬷:“夫人那边怎么样了?”

  崔嬷嬷眸光微闪,如实禀道:“方才门房把程家太太领去琼枝院见夫人,可是夫人不见,让婆子把程家太太和媒人拦在了门外。”

  “后来,四姑娘闻讯也跑去琼枝院闹,吩咐丫鬟去赶人。幸好奴婢提前派了十几个粗使婆子过去,没让四姑娘把人赶走。”

  崔嬷嬷的嘴角翘了翘,心道:反正苏氏母女与程母想怎么闹就闹好了,只要别打扰到三姑娘的大事就行。

  秦太夫人疲倦地揉了揉眉心,觉得浑身疲累,整个人看着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你去告诉夫人,”秦太夫人淡淡地吩咐道,“让她现在好好操办笙姐儿的婚事吧,至于这侯府的中馈,暂时就不用她管了,让她把对牌账册都交过来。”

  顿了一下后,秦太夫人声音冷了几分,“你再提醒她,这是皇上赐的婚,皇上金口玉言,笙姐儿除了死,只能嫁。”

  崔嬷嬷以及屋子里其他的嬷嬷丫鬟皆是一惊。

  自从十年前秦家平反回了京城后,太夫人就把侯府的中馈就交给了侯夫人苏氏了,这都整整十年了,

  今天以前,怕是谁也不曾想到有一天太夫人会再把侯府的中馈权收回。

  崔嬷嬷屈膝领命,匆匆地去办了。

  然而,一炷香后,崔嬷嬷却是空手而归,禀道:“太夫人,夫人又哭又闹,病倒了。”

  秦太夫人:“……”

  她已经懒得说话了,又揉了揉眉心,把屋子里的下人都打发了下去,一个人独自在待了许久。

  等到黄昏忠义侯秦准回来请安时,秦太夫人语重心长地劝了他一番:

  “阿准,笙姐儿的这门婚是皇上赐的,虽然只是口谕,但也是圣意,除非笙姐儿死了,这门婚事是不可能取消的。”

  “既然如此,就好好商量着办吧,再闹下去,也不过是让别府看我们秦家的笑话!”

  “你现在领着鸿胪寺少卿的差事,若是违了圣意,你还想再进一步吗?!”

  “你父亲死得早,如今侯府已经越来越没落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毕竟笙姐儿是你们夫妻俩的女儿,我老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随着秦太夫人的一句句,秦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说到底,秦太夫人说得这番话也是说中了秦准的忧虑,一方面他不甘心把嫡女嫁给程士昂这等泼皮,可另一方面给他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抗旨拒婚啊,就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可如今看来,是拖不下去了。

  屋子里陷入一片沉寂,秦准久久没有说话。

  秦太夫人如何看不出儿子的纠结,叹气道:“说到底,若非你那媳妇想要算计氿姐儿,事情又岂会到这个地步!!”

  说到这件事,秦太夫人就对苏氏非常失望。

  她知道苏氏对秦氿有不满,可是不满归不满,居然拿婚事来算计侄女的终身,其心未免也太阴毒了点!

  秦太夫人:“阿准,秦家是亏欠了氿姐儿的,现在氿姐儿得了这门好亲事,是她的福气。秦家就算帮不了她什么,但也别给她拖后腿了。”

  “你怎么说也是她的嫡亲叔父!”

  秦太夫人把该说的说了,就把儿子给打发了。

  当天,秦准回去琼枝院后,就和苏氏大吵了一架,最后他摔门而去,琼枝院里传出了砰铃啪啦的砸东西声,阖院的下人噤若寒蝉。

  第二天,秦准亲自把对牌和账册送到了秦太夫人这里,又由他做主,把秦笙的庚帖给了程家的媒人。

  秦笙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在自己的院子里一哭二闹三上吊地闹了一番,但秦准可不是苏氏,丝毫没心软,只让屋子里的下人看着秦笙,态度很明确,如果秦笙死,她们这些下人也全都杖毙了。

  这些消息自然也难免传到秦氿的耳里,对此,秦氿听了也只是笑了笑。

  这几天,她都忙着跟针线奋斗,试着在杜若的指导下缝制一条抹额。

  这抹额是给端王妃缝制的,等婚事定下后,她肯定是要去端王府拜见端王妃的,她的女红不行,也不会绣花,只能做简单的抹额。

  杜若主意多,教秦氿往抹额上缝些珍珠,又用挑花、补花的针法来取巧,秦氿每天忙得恨不得跟哪吒一样长出六臂来,这府里的纷纷扰扰半点没有打扰到她。

  腊月初十,肃王妃代表端王府把庚帖送到皇觉寺请圆悟大师合婚,得了一个大吉。

  肃王妃把合婚的结果送到了秦家,之后,由宗人府代表端王府行了纳吉礼,立下聘书。

  自此,两家的婚事算是正式定下了。